茶修 茶文化 和静园茶修课堂
茶修 茶文化 和静园茶修课堂
学堂资讯
茶修 茶文化 和静园茶修课堂

第122期泡好·喝懂一阶班正式结业

发布时间: 2020-11-14

2020年11月14日,和静茶修学堂第122期《泡好·喝懂一杯中国茶》一阶班正式结业。带着不同的、提升自我的期许,来自天南海北的同修们,齐聚一堂。

微信图片_20210508100553.jpg

为喝明白一杯茶汤,为寻得茶汤更好的表达,为体悟一杯茶中的慈悲与智慧,为获得勇气,做一名合格的茶人。

四天的时间很快过去,每个人,都因一杯茶中的澄明照见而各有收获。愿122期的同修们在未来的日子里,日日行茶,时时修持,不忘这一刻真实的感动。

学员分享

微信图片_20210508101200.jpg

来到学堂后,代莉老师数次哽咽。


2014年,代莉老师倾尽财力,投资了一个恢复重建毁于明代的古书院项目。在代莉老师看来,这是一项于国家于文明都有意义的事业,值得她咬牙坚守。

但这样大的工程,仅仅靠信仰与坚持,亦不能成。彼时,她是一个拥有500名员工的企业的董事长。因项目的资金链断裂,公司被拖垮,仅仅剩下十几人,处理余下的财务工作。

在这样人生的低谷,她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与修行。在空荡的书院中,每日喝茶,抄写《心经》。做起从前不会干的脏活累活:擦地板,刷马桶。当从人生的高位落下,心灵与肉体达成了新的平衡——她感到自己的精神比以往更加富足。

这就是她哽咽的原因——王琼老师20余年对茶事业的坚守、和静团队专业精微的服务,都使她想起自己的经历。因为曾经坚守过,所以知其不易;因为有过一个庞大的团队,所以知道和静团队的精神,是怎样的难得与宝贵。

抛开生命中繁复的装饰,灵魂的高峰,终被境遇的低谷托起。代莉老师的动容,是她澄明的看见,是生命成长的明证。

微信图片_20210508101347.jpg

来自内蒙古的美桃老师,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烦恼:与先生精神上的不同频。


这是现代家庭常会出现的共性问题。美桃老师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,已于几年前回归家庭,她的先生则为事业奔波较多。角色的不同导致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隔阂,沟通时,往往有些不顺畅。

这次来到北京学习茶修,美桃老师还与先生有了不愉快的争论:先生不理解她提升自身的努力,她则不满丈夫的控制。

与亲人的对抗,往往来自生活中沟通的不畅。而茶修的精神能量,则是使人敞开心扉的法门。希望美桃老师回家后可以坚持行茶,或许一切的对抗,可以迎刃而解。

微信图片_20210508101500.jpg

来自上海的“班花”桐露,是一位古琴老师。学习艺术的人,往往拥有更强的感知力,这一点在桐露老师的身上,显露无疑。


关于艺术,关于中国传统文化,他早有涉猎。来到茶修,更多的是印证内心的疑问:以茶入道,茶的道究竟在哪里?其实茶修不言道,但这并没有使他失望而归——茶修,承接东方注重实修的传统,使他于新的高度去觉知先贤的智慧。

“中国的艺术,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,就是‘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’。向自然学习的时候,就是学习‘道’的时候。儒家讲‘格物致知’讲的就是这个。所以由茶而入道果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。”桐露老师的分享,饱含他深刻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。

许多道理早已说破,只是人们无法在生活中印证,那便是不知。以实修的心,日日行茶,时时修持,这才是一个人领会东方智慧的开始。愿桐露老师在生活中由茶而明道,由艺而臻道,走向更美好的生命境界。

微信图片_20210508101753.jpg

因着不同的诉求,寻得不同的收获。关于茶,关于人生,每个人似乎都习得了许多,又或者并没有习得。


所习得的,是泡茶的手法,是静定的法门。而没有习得的,是向内求的种种——幸福的方法,往往就在自己心中,不必向外求索。

祝愿122期的同修们在茶修的路上继续精进,因着“日日行茶,时时修持”,走上通向太和的道路。

文章底部图片.jpg

茶修 茶文化 和静园茶修课堂
联系我们

24小时服务热线

18001212372


扫码关注我们